如何破解乡村生鲜供应链难题?
乡村生鲜主要解决的是瓜果蔬菜等季节性农产品和部分养殖项目,同时解决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核心问题,既要保证进城后的新鲜,又要保证足够的价格竞争力和利润空间。
一.种植环节
1. 规模种植。乡村生鲜的种植规模决定了其上市后的销售方式,如果是零散种植/养殖,肯定是满足当地消费需求,当地自产自销不存在供应链的问题;如果是成片规模化种植,生鲜种植/养殖当时主要的农业增产增收的方式,成为当地农品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,成为国家或省市的菜篮子基地等,就必须规模化,形成产业;
2. 科技种植。生鲜类农业作为产业化来进行,就必须坚持科技化,保质保量,当地国家一定要组织科技力量记性技术帮扶;
3. 绿色种植。一定要无公害。
4. 合作社。当地国家应该牵头进行市场化运作,成立产业合作社,改变原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,要统一商标,统一形象,走向市场。
二.存储环节
1. 存储库。当地国家应该给予政策和贷款的扶植,以产业聚集地建立冷藏或冷鲜的硬件设施,便于生鲜采摘后临时存储,尤其夏季采摘的品种,很有必要进行临时存储;尤其对于大蒜、生姜、大葱、苹果、红薯等可以错季销售的品种,当地应该具备存储条件;鼓励企业参与投建。
2. 临时包装。鼓励合作社、直采的平台或渠道在当地进行临时包装,一方面便于运输、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工作问题;
三.销售环节
1. 合作社或国家出面,统一品牌进行品牌推广,成为当地特色,让各电商平台、农贸市场运营商、商超企业等渠道单位主动前来采购;
2. 鼓励自媒体渠道。培养当地的农民进行自媒体渠道的搭建,自媒体已经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媒体力量和电商骨干;
3. 做文化。因地制宜的针对当地生鲜种类,做精做细,做成特色但非商业气息的农产品文化,让文化推动种植者对质量的信守、让文化推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。
四.运输环节
1. 恒温包装。对于高品质的用恒温箱进行小包装存储运输;
2. 温控车辆。冷鲜车、冷藏车的技术和应用都很成熟了,应该鼓励大规模应用,对于此类车辆的购买,国家层面应该给予一定补贴;
3. 公铁联运。对于偏远地区,公路运输时效比较长,航空运输成本太高,因为应该采取公铁联运,甚至驮背运输,将流转提速。
4. 绿色通道。继续执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,甚至加大力度。
产地需要:规模、科技、绿色、文化。销储运需要:多模式、让大企业参与、政策倾斜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满路 香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87cz.com/article/755.html